财经金融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五岳散人:晚明七十年的悲剧

向下

五岳散人:晚明七十年的悲剧 Empty 五岳散人:晚明七十年的悲剧

帖子 由 Admin 周一 十月 29, 2012 1:12 pm

  在明朝最后这七十年,除了崇祯上吊在煤山外,最重要的是曾经有过那么一次中兴,其主要人物是张居正。这晚明的七十年,就是从这里算起的。

  从中兴到覆亡,这里的逻辑在开始时候颇令人费解。一般来说,如果说到天下兴亡的时候,应该从衰亡那一个时代算起,就象我们描述下坡的时候,是从最高处往下算一样。但从中兴算起,是经过了一个相对的高峰,然后才滑到山谷里。

  考之古史,这种中兴以后快速衰落的阶段,很多朝代都出现过,在明清两朝最为明显。这两朝虽是不同民族,但都是农业文明的典籍制度发展到最高峰的产物。

  在我看来,正是这种典籍制度的高峰,产生了这种中兴而不兴的结果。中国的典籍与制度到明是一大变,思想上已经确立了真正意义上正统地位的意识形态,就是自称归属于的程朱学派。而制度方面,朱元璋大力旧有的制度,高度中央的,从理论上根除了臣子篡国的可能,甚至外戚与宦官这种中国历史中历朝的,也基本没有真正的可能了。明朝的阉党之患虽然也不少,但随时可以把收回,阉党是没有能力取得真正的的,只是一个依附者。历史走到这里,一个王朝该避免的都可以避免,该拥有的也都拥有了。

  只有一点可能是这个成熟王朝所没有拥有的,那就是制度的弹性。在明以前,虽然以为正统的思想资源,但的学说很难说是一种很有条理的、逻辑严密的哲学,后来人完全可以从同样的语句里,从不同方向进行解释。这就造成了“一个儒学、各自表达”的态势。但在明朝则不同,程朱对于的解释被钦定,等于用一个思考成熟的框架(但未必正确)套住了的思想。我们知道,在一个皇权至上的国度里,其立国的思想资源必须不变,只有这样才有它的性存在。这时候,就等于是根除了制度或者思想上的弹性。

  张居正的上台与死后的,正好说明了现实里面的通权达变,是如何在一个的框架里挣扎的过程。在生前,借助幼君的力量行使的,他这个的性除了来源自传统的君权外,就没有其他的资源可以支持。

  这种毫无弹性的制度是两头拉扯的结果。清朝曾经自称得国之正,从来没有哪个朝代超过他。实际上,如果说到得国之正,明朝说这话倒还算够格。可惜的是,在帝位传承到第二代的时候就出了毛病,燕王夺了侄子的天下,顺手还把那些反对自己的大臣杀了个干净。在一个以忠孝作为的意识形态之下,就造成了以后神经的病因。因为说到当时最大意识形态的话,皇权传递最大。如果承认明成祖的,就要最基本的信条。从这里开始,提倡的东西与实际的现实就开始了。

  即使放过国家的传承是否正统不谈,明朝从某种意义上说,也是最讲究气节的朝代之一。以至于很多读书人被那种统一的意识形态成一种纲领的动物,完全不具备思考的能力了。

  但不论是实际政务还是皇权五岳散人:晚明七十年的悲剧,集中,与教育这些读书人用的教材根本就是两回事。在朝廷上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怪现象:朝廷自己提倡的意识形态教育出来的官员,总是跟朝廷在作对。即使发明了廷杖这种千古未有的羞辱大臣的制度,还是不能把按照自己表面上的要求所训练出来的官员打明白。

  廷杖与气节就凑成了明朝的两极,两极中间的缓冲到后来是越来越少。张居正打算用来换取继续发展,但他掌握的只是廷杖与权变,就是掌握不到最终的意识形态的承认。因为到那个时候,这个神经的症状已经很深了,再无逆转的可能。

  崇祯好象说过,国家养士三百年。明朝确实是养士,关于科举考试与教育都是有很完整的制度在。但这种的症状一发作,养士三百年也就变成了摧折气节的三百年。最后,是个太监殉了崇祯。

  (五岳散人,专栏作家,现供职于《中国日报》)
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116
注册日期 : 12-08-27

http://caijingjr.9luntan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